山水長&北宋詩人王安石徹夜難眠,寫下一首憂國憂家的“靜夜思”
北宋詩人王安石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,是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一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,其中有一首思鄉憂國的七律詩,讓后世人讀之蕩氣回腸,尋思良久。
文章插圖
這首詩即是《葛溪驛》,詩曰:
缺月昏昏漏未央,一燈明來照秋床。
病身最覺風露早,歸夢不知山水長。
坐感歲時歌慷慨,起看天地色凄涼。
鳴蟬更亂行人耳,正抱疏桐葉半黃。
王安石祖籍江西,慶歷二年(1042年) 那年他二十二歲,榮中進士第四名,早年歷任浙江、江蘇、安徽一帶的知縣、通判、知府等官職?;实v二年(1050年),王安石從臨川赴錢塘,途經江西弋陽,是夜留宿葛溪驛站中,驛站是古代官府設立的馬站以及官員旅舍,那一夜他徹夜難眠,面對秋風殘月,愁緒萬千,寫下這首詩,或許正與李白的《靜夜思》有異曲同工之感。
文章插圖
詩人面對缺月疏桐,四顧寂寥,難免驟生思鄉之情,離別家鄉數載,羈旅他鄉,本想借明月寄托對家鄉的思念,只是月色昏暗,甚是掃興,床前計時的漏壺滴水聲,聲聲入耳,顯得夜的深長。
文章插圖
詩人在思鄉之余,又轉而寫出了憂國之思,面對人民疾苦、國力虧損,情不自禁在發出了心中的感慨。王安石在地方任職期間,早已意識到宋朝所面臨局面是“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,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”,這也為后來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埋下伏筆。
文章插圖
【 山水長&北宋詩人王安石徹夜難眠,寫下一首憂國憂家的“靜夜思”】這首詩借景抒情,將詩人憂國憂家的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,王安石這愛國主義者形象躍然紙上,后世人讀之總是感同身受。盡管后來王安石的變法存在不盡人意,其評價褒貶不一,然而,這首詩卻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正派官員,傳遞著一種正能量。
- 楊曉通&“當代女馬可·波羅”意大利文講述僑鄉浙江瑞安非遺
- 打擊樂&戲曲、交響樂、打擊樂、古琴 中山公園音樂堂10場演出歡度春節
- 園林&從王安石到陸游的詩句只過了一百年,揚州卻成了宋金兩重天
- 錯換人生&誰家子弟誰家院,“錯換人生”DNA再掀波瀾
- 王之心&四本開局就驚艷讀者的小說,一看書名就想入坑,書荒的你值得擁有
- 和尚&司馬遷記載奇案:和尚巧遇命案無辜被冤,縣令發現破綻智破命案
- 異途&龐大的反精英階層讓王朝由腐朽走向毀滅
- 船夫&新科狀元乘船回家,船夫隨口說出一上聯,狀元卻至死都沒對出來
- 玉真子&金庸《碧血劍》八大頂尖高手排名,何鐵手第八!
- 冬奧&青年藝術家走進懷柔山村送春聯寫福字,冬奧元素融入鄉村年味